其他

刘晓都:建筑师的角色与路径 | 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与思想公开课2018第一讲

2018-03-26 UED城市环境设计


📌 编辑 | Ann


《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与思想》公开课2018年再次开讲。该课程曾邀请到崔愷、周愷、齐欣、王维仁、朱锫一众大师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讲授自己的建筑创作与思想。


2018年第一讲邀请到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刘晓都老师以“建筑师的角色与路径”为主题,讲述自己在创作方面的心得。



课程预告


课程: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与思想公开课

嘉宾:刘晓都

主题:建筑师的角色与路径

时间:2017年4月2日(星期一)19:00-21:00

地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六层报告厅



· 报名方式 ·


1.  直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即可完成线上报名

(欢迎所有建筑界学子及设计师参与)


2.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完成线上报名

(欢迎所有建筑界学子及设计师参与)



3. 联系UED选课负责人,完成选课流程

(仅限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本科及研究生学生)


· 选课联系人 ·

杨杭子 / 18600687335  

yanghangzi@uedmagazine.net



《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与思想》课程由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彭礼孝先生发起,自2016年起在天津大学开办,受到了各高校同学、行业内青年建筑师的广泛关注与参与,课堂上场场满座,嘉宾演讲精彩纷呈,听者亦收获颇丰。课程每期将邀请一名国内知名建筑师在解读自己建筑作品的同时分享在建筑创作中的设计思想。


该课程是建筑学必修课程的有益补充,不止于简单地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而是让同学们走近建筑师,了解中国当代建筑实践界、教育界的知名建筑师的作品及创作思路;更重要的是,通过与知名建筑师的交流,使青年建筑师思考建筑与城市、环境、社会的相互关系,建立起适宜当下的建筑观与创作观,未来从业后可以中国的视角和方式解决中国的问题。


2018 第一讲



刘晓都


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

主持建筑师

深圳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首届会长

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总策展人


1999年刘晓都与孟岩、王辉共同创立URBANUS都市实践并将其发展成为当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团队之一。刘晓都是都市实践运作模式的搭建者,主持公司整体运营。主持设计了土楼公舍、回酒店、巴塞罗那城市装置、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大中华IFC,招商海运大厦及万科留仙洞城市设计等项目。多项作品发表于权威媒体,获得重要建筑奖项,参展重要的国际建筑展。刘晓都是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学术委员、香港大学、湖南大学、深圳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应邀在多个国际学术机构讲座并担任国际竞赛评委。


晓都说


“我觉得建筑师最大的乐趣是我们一直在创作,从来不会做重复的事情。”

——刘晓都


UED:您既有国内的教育背景也有海外的学习经验,也曾在国内外进行过讲学与工作,在这样一个多元的背景下,对您建筑理念的形成有什么影响呢?这些年你所坚持的建筑理念是否发生过什么变化么?


刘晓都我们是“文革”之后的早年的毕业生,就建筑基本功而言,如:建筑的基本认知和技能的训练等是在国内完成的,是很扎实的。就建筑观念来讲,尤其是对现代主义观念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在国外完成的。在我们上学的年代,这种中西方的教育是一种脱胎换骨的过程。


从都市实践的整体角度来讲,我们这些年一直在推进着我们最开始设立的一个思想。期间,有过一些细微的调整,不过大体思路是保持一致的。我和孟岩选择在深圳进行实践,是有一定特殊性在其中的。我们很多处理策略是借鉴了国外一些行之有效的想法和理论,通过变通的手法,在实践上进行了检验。


UED:您和孟岩、王辉老师成立的都市实践不仅仅关注于建筑的设计与实践,同时对城市研究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您认为在当下中国有哪些比较突出的城市问题呢?


刘晓都:我认为现在城市中最突出的可能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一种城市体系上的置后问题。城市旧有的观念、规范等限制了一个好的城市的形成,对人文主义方向的城市空间营造方面的认知也有些匮乏。我觉得一方面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较为落后,很多时候是在重复错误。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城市发展速度过快,来不及总结经验。比如,城市高密度的需求,在这十年中逐步被大家重视,然而在这期间,随着土地的出让,很多城市已不具备发展高密度城市的基本条件了。又如,现在城市更新课题的提出,仍然是一种革命式的发展模式,人群和城市都很容易在其中迷失。


UED:当下社会有很多对建筑界很有影响的事件,如,威尼斯双年展、深港双年展等,您作为一名策展人和参与者,您认为这样的事件对建筑界会产生哪些影响,你认为这样的大事件与建筑实践、建筑教育之间的关系应是怎样的呢?


刘晓都:城市事件是一种人和社会需求,就如乡村的庙会一样,需要这种类似节庆般的城市事件来作为一种城市标示。城市事件反映的是城市需求,而实践则是对这种需求的践行。同时,这些事件也是一种创新探索,是进行实践的一种契机,为创造性实践提供了很好地机会。教育则是一种传承的手段,现代社会中的知识体系十分复杂,只有通过教育体系才能更好的传承。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的下一代人才能去继续制造城市事件,进行建筑实践。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轮回过程。


UED:《当代中国建筑创作思想》课程旨在为在校学生提供一次走进建筑师创作过程的机会,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建筑创作思路,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建筑观等,您对于还处于校园中的建筑学子有什么建议么?


刘晓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开放自己的思想。现在中国的建筑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模式化,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去适应这个模子,去取得好的成绩。但其实这个模子应该是多变的,是因材施教的。这点在国外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上会有所体现。比如,在研究生阶段,有很多非建筑学背景的学生加入,他们虽然可能不会成为大师,但是会为这个行业带来新的视角。


UED:在此次课程中,您此次课程的主题是“建筑师的角色与路径”,可否为我们讲述一下这个主题的深层含义呢?


刘晓都:在这个课程中,我希望可以从实践的角度来和同学们交流,希望传输更多的是作为一名建筑师,我们对设计的认知。同时,作为都市实践事务所,我们对建筑师角色其社会属性的扩展,同时我们的实践和策略是如何完成这些扩展和认知的,即建筑师的路径。


建筑师的路径有很多,路径本身就可以是一个课题,每个人关心的点不一样。我们可能比较关心城市、关心公共空间,有人就比较关系形式,还有人则更关心技术方面的扩展,这些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只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通向建筑的路径就是一种成功。


作品概览


- 2017 UABB深港城市 \ 建筑双城双年展


2017-2018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展场鸟瞰图 ©UABB


展览主题城市共生

总策展人侯瀚如、刘晓都、孟岩(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展览地点南头古城

分展场罗湖、光明、盐田

展览时间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


城市+建筑板块策展团队

总策展人孟岩、刘晓都

联合策展人朱晔

助理策展人吴然、亚妮、尹毓俊

策展团队成员莫思飞、郑植、王子熠、梁淑娴、闻婷、杨铭川、周天琦

研究员安太然、王洁琼 |(实习)韩语嫣、张艳晗、刘晓芙


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下简称为“深双”)展览主题为“城市共生 ( Cities, Grow In Difference )”,由策展人、评论家侯瀚如,URBANUS都市实践创建合伙人、建筑师刘晓都、孟岩(按姓氏拼音排序)共同策展。本届深双于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3月17日在主展场南头古城举行,同时由罗湖、盐田、光明、龙华城中村实践分展场形成多区联动与互补,城中村作为展览现场是本届深双最大突破。

 

城中村是深圳城市化向内深耕的最新前沿,也是触及城市平衡发展的最后底线。“城市共生”即是从根源上对文化层面、社会层面、空间层面不同起源、不同状态、不同价值观的认同与包容,是对主流文化中心主义的反叛。在“城市共生”的主题之下,本届深双是寻找新的理论、新的实验和新的实践模式的平台,是注重“发现”而非预先设定的交流空间,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双年展。本次展览首次正式涉足“艺术”领域,从内容结构上分作三个有机联系的板块:“世界|南方”、“都市|村庄”和“艺术造城”。


2017-2018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南头古城主展场街景 ©URBANUS都市实践

 

主展场南头古城是历史古城与当代城中村的异质同体与共生,本届深双作为城市介入的手段与古城更新计划再次合体,高度吻合,量身定制,巧妙衔接。改造与策展团队希望通过一系列展览空间改造和建筑、艺术作品以及活动的介入为南头古城再生和城中村改造提供一次另类实验的契机,以“城市策展”的方式介入城市更新,成为渐进改善城市空间和提升生活品质的一项长期计划。


-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深圳 ©URBANUS都市实践


总体规划与环境设计Urbanus都市实践

项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东部工业区

规模用地55465㎡,建筑面积59000㎡(南区)

           用地95571㎡,建筑面积约150000㎡(北区)

设计时间2003-2011

建成时间2012

主持设计师孟岩 、刘晓都

项目团队:URBANUS都市实践

业主: 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

摄影吴其伟,陈旧


基地现存数10 座建于1980 年代早期的厂房、仓库和宿舍楼。2003 年,其中一个厂房改造为当代艺术中心,成为开发的启动点。都市实践采用了置换与填充的规划思路,梳理厂区内可利用的结构,一步步添加改造,或延伸、或包裹、或渗入现有肌理,创造了一层新的相贯通的公共空间和设施。厂房被画廊、书店、咖啡厅、酒吧、艺术家工作室和设计商店渐渐填满。一期改造中,都市实践总体控制与使用者个性发挥的互动十分符合创意产业和厂房改造的特点。第二期在改造策略上整体控制形象,业态合理规划,控制比例,加入新二层连廊系统,将公共功能进行混合和叠加,连廊系统设计成创意交流的空间和场所,鼓励跨领域、跨行业的对话和思想碰撞,成为凝聚艺术和设计创造力的基地。


- 回酒店


回酒店 深圳 ©URBANUS都市实践


项目地点深圳 华强北

设计时间2010-2011

建设时间2011-2014

用地面积1937 ㎡

建筑面积10915 ㎡

设计团队刘晓都(主持建筑师);王俊、姜轻舟(项目建筑师);张震、李强、李嘉嘉、梁广发、姚晓微、林怡琳、谢盛奋(项目组成员)

业主回酒店 杨邦胜酒店设计集团

摄影吴其伟、陈冠宏


项目基地位于深圳市华强北片区的西北角。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片曾是以生产电子、通讯电器产品为主的工业区。而深圳城市的飞速发展,已经使这个区域从工业区转型为繁华的超级电子交易商圈。基地上原有的工业厂房,因其单调陈旧的建筑形式,早已成为与该区飞速发展不相符的残留物。规划部门希望保留此片区原有的肌理,对原有厂房采取改造而不是拆除的策略。该项目投资方是家高端服装品牌设计公司,考虑到基地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具有极大的商业潜力,决定将其改造为设计酒店,希望建筑师能给酒店做出特殊定位,体现前卫、时尚、独特的企业精神。基地四面的景观资源差异甚大:北面临接城市主干道,为最重要的迎街面,原有立面的窗墙体系已不能适应高端客房视线要求,其改造策略采用视野开阔、大小不一的凸窗。以标准客房单元为造型元素,窗户向外偏心凸起并做导角处理,与墙面平滑相接,形成四种基本模数,再通过重复、旋转、镜像,变异等手法排列出动态变化的三维立体效果。西面处在街道转角,面向优美的城市中心公园,视野开阔,在此面处理上将凸窗变异,扩大客房的开窗面积,将最高级套房设置在此,让客人能够享受到最好的自然景观。而南面为酒店的背面,面对陈旧的厂房宿舍,无景观可言,同时存在严重的对视问题,因此采取了侧向开窗的造型单元,在满足自然采光的同时,避免客人在客房里正视对面极为杂乱的景象。


- 土楼公舍


土楼公舍 ©URBANUS都市实践


项目地点广东 南海

设计时间2005-2007

建成时间2008

用地面积9141㎡

建筑面积13711㎡

主持建筑师刘晓都、孟岩

项目建筑师李达、尹毓俊

设计团队黄志毅、李晖、程昀、黄煦、左雷、丁钰、魏志姣、黎靖、王雅娟、郑岩、沈艳丹;朱加林(技术总监)

业主深圳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摄影杨超英


土楼是客家民居独有的建筑形式。它是用集合住宅的方式,将居住、贮藏、商店、集市、祭祀、公共娱乐等功能集中于一个建筑体量,具有巨大凝聚力。将土楼作为当前解决低收入住宅问题的方法,不只是形式上的承袭。土楼和现代宿舍建筑类似,但又具有现代走廊式宿舍所缺少的亲和力,有助于保持低收入社区中的邻里感。将“新土楼”植入当代城市的典型地段,与城市空地、绿地、立交桥、高速公路、社区等等典型地段拼贴。这些试验都是在探讨如何用土楼这种建筑类型去消化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便使用的闲置土地。由于获得这些土地的成本极低,从而使低收入住宅的开发成为可能。土楼外部的封闭性可将周边恶劣的环境予以屏蔽,内部的向心性同时又创造出温馨的小社会。将传统客家土楼的居住文化与低收入住宅结合在一起,更标志着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状况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这项研究的特点是分析角度的全面性和从理论到实践的延续性。对土楼原型进行尺度、空间模式、功能等方面的演绎,然后加入经济、自然等多种城市环境要素,在多种要素的碰撞之中寻找各种可能的平衡,这种全面演绎保证了丰富经验的获得,并为深入的思考提供平台。从调查土楼的现状开始,研究传统客家土楼在现代生活方式下的适应性,将其城市性发掘出来,然后具体深化,进行虚拟设计,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最终将研究成果予以推广,这样从理论到实践的连续性研究,是“新土楼”构想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完美结合。


报名/选课方式



1.  直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即可完成线上报名


2.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完成线上报名



3. 联系UED选课负责人,完成选课流程


杨杭子 / 18600687335  

yanghangzi@uedmagazine.net


届时UED学术直播间将进行课程的直播,

欢迎各位远程围观!

扫码关注UED学术直播间,精彩活动不容错过



《城市·环境·设计》UED第111期现已上架


直向十年

Vector Architects 2008-2017



扫描下方二维码

立即购买!




2018年全年征订全面开启

现在订阅,即可享受多重福利!


  1. 优先获得建筑师签名版

    订阅全年前20名即可优先获得建筑师签名珍藏版!(不与姓名烫印名版同享)


  2. 专属姓名烫印

    订阅全年即可获得专属姓名烫印!(不与建筑师签名版同享)


  3. 楼纳大米

    楼纳大米产自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核心区域楼纳村大冲组,现在订阅全年即可获得!不发售的限量版,UED建筑大师过大年同款!


扫描下方二维码

立即订阅!



About UED

UED愿意以“愚者之心”

“不遗余力”地传递设计之美

版权声明 | 文章版权归UED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UED Contact

uedmedia@uedmagazine.net

投稿请发送至媒体合作邮箱



Explore More

UED官网 | www.uedmagazine.net

新浪微博 | UED城市环境设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